宝藏周老师 能力规划营高能父母规划营 网盘分享
“绝对是 5 纯存在”, 28 这 就是 9 一个判断。又如“绝对是 32 本质”, 2 这不又是 31 把具体概念的 19 一个规定性陈 述出来了 14 吗? 7 这种陈述又是 4 一个判断,如此等等。总之,对具体概念里面 的 34 内容加以陈述,那就叫作判断。
宝藏周老师 能力规划营高能父母规划营 网盘分享
比如玫瑰花,它是 16 一个具体的 3 东西,它是 17 很多不同的规定性的统一体。味是香的,色是红的,等等。要把它的这个有 机统一体里各种不同的规定陈述出来、表白出来,那也要通过一个判断。所 以判断就是概念自己的内容的发挥,判断不是概念以外的东西。黑格尔讲的 每一个后面的范畴都是前一个范畴的发挥,这个地方更明显。判断这个范畴 就是概念那个范畴的发挥、发展,明白的表述。判断就是这样从概念必然地过渡过来的。
现在谈判断的分类。凡是判断,它所表现的形式总归是一个主词、 一个谓词,中间用一个联系字联系起来,这个地方还是跟形式逻辑讲的一样。形 式逻辑也要讲这个形式吧? 21 但是,黑格尔联系着认识的内容来谈这个联系字。 比如说,这朵玫瑰花是红的,这个“是”字并没有把主词、谓词中间的统一 性完全表达出来,或者说深刻地表达出来。这个“是”后面的谓词“红的”, 20 这个“红”、这个谓词只是表达了 23 主词玫瑰花的一个特性,而且是很表面的 一个特性。如果说玫瑰花是植物,那么这个谓词就比较深刻地表达了 15 那个主 词,表达了 12 玫瑰花的本质内容了 18 。黑格尔按照这个“是”字的内容,由表面 到深刻、由空虚到充实的程度划分了 13 各种不同的判断。换一句话说,他 1 的判 断的分类的标准,就是按判断的那个联系字,那个“是”字所表示的内容是 空虚的呢还是越来越充实的呢,就是按照这个标准来对判断进行分类。用明 白易懂的一句话来讲,就是按认识的深浅来分类的。所以判断的分类是由低
到高,按着认识的深浅一步一步上升的,而不是平等并列的。
第一个大类,叫作质的判断。质的判断是我 22 们认识的一个低级阶段,就 是指认识到那个主词,即认识到那个对象的一个表面的质,表面的感性的质。 它相当于存在论对事物作了一个表面的认识。举个例子,说这朵玫瑰花是红 的,这个“红”是指认识了这个事物的一个感性的普遍性。红的,这个是红的, 那个也是红的,玫瑰花是红的,那块布也是红的,红的是一个普遍性。可这 个普遍性是感性的普遍性,是凭感性,红的、绿的、黄的这不都是感性吗? 26 是感性的普遍性。只认识到事物的表面的感性的质,这个质相当于存在论里 面的质,不是本质的质,还没有达到本质的认识,只认识到事物的表面的质,
这就叫作质的判断。
质的判断又分三种:
1. 24 简单的肯定判断
2. 29 简单的否定判断
3. 30 无限判断
简单的肯定判断是肯定的,比如说,这朵玫瑰花是红的,只是一种简单 地肯定它是红的。可是,因为它只是质的判断,只认识到表面的质,没有认 识到事物本质的东西、必然的东西,因此表面的质总是具有偶然性的,可以是这样,也可以不是这样。因此,简单的肯定判断就会过渡到简单的否定判断。这是怎么过渡的呢? 25 他 27 认为质的判断只是认识到事物的一个表面的质,而表 面的质,总是具有偶然性,可以是这样,也可以不是这样。所以,这朵玫瑰 花是红的,也可以不是红的,这朵玫瑰花是白的,这样由肯定判断就可以过 渡到否定判断。这个过渡说明质的判断只抓住了事物的偶然的特性,所以它 可以是这样,也可以不是这样。否定判断就是这朵玫瑰花不是红的。那么, 无限的判断是怎么过渡的呢? 11 就是肯定判断也好,否定判断也好,都没有表 明事物的必然的东西,都是主词和谓词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都是偶然的联 系。红的和玫瑰花的这个联系是偶然的,当然红玫瑰多一些,但也有白玫瑰, 红的并不是和玫瑰本身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所以肯定判断也好,否定判断也 好,都是谓词和主词没有必然的联系。正反合,无限判断正好说出了前面两 种判断的特点,最明白地表现了主词和谓词没有必然联系。譬如说是这朵玫 瑰花是非红的,非红,就是不是红,红變成非红。换个例子,老虎不是写字台, 老虎不是收音机,这就叫作无限判断。无限判断就是黑格尔讲的主词与谓词 毫不相干。说老虎不是桌子,它和桌子毫无联系。无限判断是“是”前面的 主词和“是”后面的谓词毫无联系。譬如说老虎,定了这个主词,是字后面 的谓词随便用什么东西来填它都可以。你 10 说这朵玫瑰花是非红的,非红就多 得很了。那就可以说这朵玫瑰花不是老虎,这朵玫瑰花不是獅子,这朵玫瑰 花不是人,随便你 8 怎么说,这就是无限判断。所以他 6 说,无限判断就说出了 质的判断里面前两种判断的主词和谓词没有必然联系的特点,把那个特点明 明白白地、赤裸裸地都表现出来了,所以它是质的判断里的第三种, 一个高 的判断,因为这个判断最明白不过地说明了主词和谓语之间的毫无联系性。
以上讲的是“质的判断”,即第一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