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辉·三大体系成就百万大V 新版下载
代文学越界的 22 权力体现在三个方面: 20 第一, 16 研究对象上的 12 越界;第二, 思想资源和方法论上的 5 越界;第三,研究与社会行动之间的 23 越界。当代文学研究不必遵从所谓文学研究的 13 清规戒律,它甚至对文学的 25 界定 都持一种开放的 30 姿态,不必固守着关于文学的 29 经典化想象,不必过于在意固 有文学的成规,如文体和技术体系的要求,
薛辉·三大体系成就百万大V 新版下载
在某种意义上,当代文学研究 领域近年来兴起的文化研究的热潮,代表了 2 一些文学研究的革命性因素,也 是 4 对学科自身危机的一个反应与应对,可以看做是 6 当代文学研究的自我 24 反省 和批判。但是 8 ,随着这种研究视野被规范化为一种理论方法,甚至一门学科, 再加上某种研究者潜在的与西方主流文化研究接轨的冲动,它有再度被规范 化的危险。
有人会担心因为边界的扩大而丧失当代文学研究的“本质”,其实,何谓 文学, 26 这正是 3 当代文学需要审定的,而不是 17 一个先定的前提。而且,由于当代 文学研究在当代知识生产体制中的独特战略位置,它的目标和重心已经逾越 了 15 传统文学研究的疆界,当代“文学”与其说是 19 它的对象,还不如说是它发言 的一个场域更准确些。
当代文学应该有将更多的文学经验纳入研究视野的能力,同时,如果真 正具备了 21 这样的越界视野, 33 它可能也会获得一种将臃肿的当代文学删繁就简 的理论判断力,比如它不会轻易地将“80后写作”、“美女作家”与“网络文学” 以现有方式纳入研究视野,从而制造那么多空洞而虚假的向题和学术泡沫。 (与这种表面的繁荣相比,那些最紧要的问题反而视而不见,在当代文学话语 的通货膨胀中,失禁与失效同时存在。)
在理论资源上,当代文学研究也要具有开放性和跨学科色彩。一定意义 上说, 28 这也是视野开放的一个结果。所以,跨学科只是一种理论气质,它决不 追求自身再度成为一个跨学科的学科,更不是为了 27 炫耀庞杂而一知半解的知 识。应该承认,如果态度轻佻的话,它的确可能导致某种轻浮、空疏的学风和 夸夸其谈的做派,所以,这是对当代文学研究者提出了 18 更高更严苛的要求。作 为对当代文学研究者和批评家的一个职业要求,他 11 就不能只满足于具备美学 的知识。他 7 不应是将视野封闭在书斋中,目光只盯在文学文本上的学究,而要 切近地,真实地置身于当代社会生活的广泛脉络中,具有观察、思考现实社会 生活变化的能力,有对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现实的广泛兴趣和思考能力,以及 把种种现象建立联系的“总体化”的能力。他 10 也要对主流话语有判断和反省的 能力,以其在此基础上的对当代世界的深切的体验,这是一种有认识的体验 和有体验的认识。当代文学作家和研究者应该更多地理解中国现实,有与现 实的更多的真实的血肉的联系。我 32 想,在这个时代,那些只有学院式的清高, 不谙世俗事务的学院派,或仅只有一种抽象的道义化的现实激情的研究者, 将无法真正理解当代的文学最内在的秘密。詹姆逊“认知图绘”美学作为一种 文化战略的意图,就是要建立主体在全球经济、政治、文化格局中的定位意 识,用一种总体化的眼光看待世界。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打破知识的体制化 区隔。
此外,当代文学研究也还应具有理论研究之外的行动性。在很多人的理 解里,文学研究带有很大的娱情遣兴的成分,它总是关于性情的,人心的,是 物质生存之外关涉生命意义的学问。这是一门以无用为用的学问。我 34 想,如果 说其他 31 的文学研究多少具有这种性质,或可理解,但对于当代文学研究来说, 它无法这么超脱,谁让它是“当代”文学研究呢?当代决不只是个时间段的概 念,还暗含着一种当下性,现实性和未来性,它存在的依据也在这里。它应该 有,也不得不有一种另外的理想,当代文学研究不是为了 14 培养尼釆式的“有教 养的庸人”,那样的话,它也就应放弃它存在的最深刻依据。当代文学研究的 隐秘的抱负永远是它指向现实和未来的能力,它的行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