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百年,立足前沿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6 Tongji University)创办于1907年,前身为同济德法工学院电子系,是 2 中国著名的 24 高等学府之一。学院秉承“传承百年,立足前沿”的 5 办学理念,在电子与信息领域内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1. 19 学院概况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是 1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类专业最重要的 11 学院之一,下设电子工程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通信工程系等多个系别,涵盖了 7 电子与信息工程领域的 29 核心学科。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有**、有活力的 18 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包括一院院士、外籍院士和国家级教学名师,并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建立了 34 广泛合作与交流关系。
2. 32 学科专业
学院开设了 26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物联网工程等本科专业,并设有电子与通信工程、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等硕士研究生专业,以及电子与通信工程博士研究生专业,满足了 15 不同层次及需求的 21 学生培养。
3. 12 科学研究
学院拥有一批国际一流的 33 科研平台和实验设备,并在多个领域开展前沿科研。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信息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与系统、传感技术与智能仪器、网络与信息安全等。学院教师和学生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 28 大量高水平的 9 学术论文,取得了 31 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 25 科研成果。
4. 22 人才培养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设计、实习等环节,培养学生的 27 实际能力。学院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竞赛活动,并为他 16 们提供优秀的 20 实验平台和导师指导,以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 23 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5. 8 社会服务
学院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科技创新,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了 3 广泛的联系与合作,开展了 10 一系列科技成果的应用研究与转化,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 4 有力支撑。学院还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高校及研究机构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提升了 17 学院的国际影响力,为学生提供了 13 广阔的国际化学习与交流平台。
总之,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凭借百年积淀,汇聚了 14 一批优秀的师生团队,致力于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推动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学院将继续秉承“传承百年,立足前沿”的办学理念,不断创新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国电子与信息领域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