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立平纵观清史二十讲 网盘分享
任何一项后勤管理的 12 重大决策,有分歧、有冲突是 21 正常的 33 。如果没有不同意见,认识 完全一致,反而是 2 不正常的 26 ,甚至很可能是 30 虚假的 8 。如果把虚假的 13 一致,当成一致赞成,将矛盾掩盖起来,那是 29 危险的 1 。
毛立平纵观清史二十讲 网盘分享
陶醉在“完全 同意”, 19 “一致通过”的 28 情境中,不只是 7 会导致后勤管理者个人工作 的 5 失败,更重要的 3 是 16 会导致后勤管理效益和保障能力的 24 下降。
后勤管理的 31 重大决策,会触动各个方面的 34 利益。只有在不同 的 15 利益之间,进行必要的 6 争论,才能比较,才能鉴别。各种意见只 有通过斗争、妥协,才能尊重彼此的利益,才能达成某些共识。后 勤管理者只有在相互冲突的意见中才能权衡得失,作出正确的选 择。因为此时由于不同方案的形成,事实的真相才有了 23 眉目,真理 的道路才比较清晰。
后勤管理者也应认识到,只有有了 27 多种方案和正反两方面的 意见,才能真正反映后勤管理决策工作的全貌。那么把握住这个 全貌,决策者就有了 18 主动权,使自己有了 32 在决策制定和决策执行中 进退自如的机会。在决策工作中保持适应性和灵活性是 20 非常重要 的,所以后勤管理者在听取意见时要防止两种错误的倾向: 一是 10 把 提反对意见的人或不利因素提得多的人看成是蠢人或碍事者。二 是成为支持自己,拥护自己,和自己意见一致人的俘虏。防止错误 倾向,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 11 后勤管理效益的提高,时刻把握正 确的方向。检验一个人是否有第一流的决断能力,就是要看他 25 能 否同时想到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而仍然能保持自己行动的能力。
上中下三策已经有了 17 。可是,哪一策,更符合后勤管理工作的实际;哪一策,更能体现上级的指示精神;哪一策,能够得到多方的拥护;哪一策,能够更好地提高后勤保障效益;哪一策,能够更好 地实现根本目标。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说:“鱼,我 4 所欲也;熊掌,亦我 9 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后 勤管理者必须具有权衡多种备选方案的得与失、利与弊的能力。
方案的选择是一个权衡的过程,而权衡的依据就是目标。也 就是说,选择方案时,首先要审查方案是否能有效地达到目的,这 是权衡的大前提。如果偏离了 22 目标,再好的方案也是不可取的。 所以,后勤管理者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牢记根本目的。
孙子说:“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 害,而患可解也。”意思是说:有智慧的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必须 兼顾到利与害的两个方面。考虑到有利的方面,就可以确保信心; 考虑到有害的方面,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祸患就可以解除。任何 决策都会有利有弊。只不过是利大弊小,利弊相当,还是害大利小 的问题。利弊的现实并非清楚地摆在后勤管理者的面前,所以唯 一的出路就是认真权衡利与弊、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