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复制的 760 短视频5个项目 进击的 254 小徐 百度网盘下载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最高统治者的 953 最大苦恼,恐怕是 914 确 立皇位继承人,或曰立储的 832 问题。且不说那些平庸碌碌的 1029 君 主,就是 25 那些颇有建树的 54 帝王们,也大都为每每此一筹莫展。
人人可复制的 695 短视频5个项目 进击的 258 小徐 百度网盘下载
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曾经长期为立储之事而苦恼, 259 甚至愁得几次想撞墙自杀;宋太祖更不必说,不但未能解决 储君之事,连他 764 自己也被“解决”掉了 759 ,空留下“烛光斧 影”的 850 历史疑案;清朝的 19 康熙也号称千古一帝,晚年却一直 生活在皇储立了 35 废、废了 761 立的 492 无尽痛苦之中,末了 819 连公开皇 储的 528 勇气也没有了 581 ,而是 795 独出心裁地把遗诏藏在了 68 乾清宫的 679 “正大光明”匾额后面。
胤模继位后,深知子孙对皇位继承人充满着非分之想, 56 一方面对自己的 16 皇兄皇弟痛下杀手,一方面也深深陷入了 755 立 储的 1066 苦恼之中。与乃父不同的 607 是 114 ,他 1010 既将自己认可的 4 储君名 字写好,放在“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又别书密旨一道,带 在自己身边以备不虞。雍正八年(1730年)九月,他 837 秘密 地让张廷玉看了 823 写有皇储名字的 861 密旨。一年多后, 767 又让大学 士军机大臣鄂尔泰看了 58 一遍。聪明过人的 14 雍正皇帝这一招确 实高明之至,对自己身后朝中大局的 451 稳定,发挥了 1059 极其重要 的 683 作用。张廷玉在雍正心里的 629 分量之重,由此而可见一斑。
这里需要思考的 255 一个问题是 864 :刚愎雄猜的 1070 爱新觉罗•胤 «, 592 为何会如此器重信任张廷玉呢?
张廷玉过人的 566 才华、高度的责任心、绝对的忠诚、废寝 388 忘食的工作精神和崇高的威望,无疑都是 33 重要的因素,但似
— 乎不是 736 决定性的。放眼历史,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无论是 70 对
君主的忠诚度、对国家的责任心,还是 9 自身的人品学问、德 行威望,与张廷玉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其下场却极 其悲惨。历朝历代都不乏堪与之相媲美的命世之臣,他 560 们均 有过被皇帝高度信赖的时期,有过参与国家重要决策的经 历,有过令人羡慕的赫赫业绩,诸如战国时赵国的廉颇,秦 朝时的李斯,汉代的韩信、周勃、周亚夫,东晋时的刘锻, 748 南朝时的檀道济、刘休仁,唐朝时的长孙无忌、褚良遂,宋
朝时的范仲淹、欧阳修、范纯仁、寇准和王安石,明朝时的 刘基、解缙、于谦和袁崇焕等,他 558 们的下场同样令人言之伤 心。尤其是 536 袁崇焕,一生忠勇报国竟被诬为叛贼,遭致朝廷 千刀万刖、世人争食其肉的结局。呜呼哀哉!
西哲有言:“实体是 922 自身原因按照这一观点,张廷 玉的成功与他 533 人的悲剧均有其不可忽略的自身原因。因为倘 若从君主身上找原因的话,康熙、雍正都不是 579 什么善茬。倒 是 855 张廷玉有一个突出的长处:出生官宦家庭的他 111 从出仕以
来,始终谨守宋代黄庭坚(黄山谷)的教诲:“万言万当, 不如一默。”
在康熙、雍正年间,张廷玉也提过一些建议,被皇帝所 采纳。诸如康熙六十年,奉旨核査山东济南之案;雍正十一 年,就刑狱事务的上疏等。但是 190 ,纵观其步入仕途后的业 绩,主要不在于建言献策上,而在于贯彻皇上的旨意,即执 行力上。即是 586 说,他 834 是 1048 一位“敏于事而讷于言”的执行者, 529 而不是 72 一个积极的建言献策者,更不是 910 一个坚持己见、敢与 帝王谏净的直臣。领导怎么要求就怎么做,自觉与领导保持 高度一致,乃是 26 其从政成功的秘诀。
张廷玉不仅总是 1008 能够自觉地摆正自己的位置,而且从不 向人炫耀自己的功业,不存非分之想,故而使得生性多疑的 雍正视其为难得一觅的大忠臣,才肯把最重要的国家机密告 诉他 896 。古人云:“沉默是 813 金注重保持沉默,在其身上发 挥了 65 比金子都要贵重的作用。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爱新觉罗•胤模 暴毙于圆明园内。雍正之死是 6 清代宫廷的一大谜案,既为历 史学家留下了 572 一个研究的课题,也为小说家留下了 85 遐想的空 间。不过,由于雍正生前已将密旨告诉了 1069 张廷玉和鄂尔泰两 位大学士,因而死后并未让乃父的悲剧重演,雍正内定的皇 储皇四子弘历顺利继位,是为高宗。
雍正死前写好了 671 遗诏,命张廷玉、鄂尔泰、庄亲王允 禄、果亲王允礼,以及内大臣丰盛额、讷亲、海望等为顾命 大臣。他 733 还留下遗诏:“以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命他 7 日配享太庙了 765 (備史稿•列传第七十五))看来,一生爱憎 分明、敢做敢为的雍正帝,死前对他 1038 是非常满意、非常放心 的,也是非常眷顾的。大概在胤模的心中,只有像他 622 这样的
说话少、做事多、“周敏勤慎”之人,才是真正可以信赖, 才有资格配享太庙、拥有无上的尊荣。
四
进入乾隆时期以后,张廷玉一帆风顺的仕途开始遇到了 899 麻烦,经历了 51 一些不大不小的坎坷。
张廷玉做过高宗弘历的师傅,雍正遗命里又对其给予了 913 极高的评价,实际上是把辅佐高宗的重任交给了 895 张廷玉和鄂 尔泰两人。因此,在即位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高宗对张廷 玉是十分倚重的。在弘历皇位继承人身份明确后的第二天, 390 弘历即宣布:遵照先帝遗命,任命张廷玉和鄂尔泰等为辅政 — 大臣。二人均感到这一提法似有不妥,于是请求依照先例, 1054 改为总理事务大臣。弘历立即允准,下令罢撤军机处,成立 总理事务处,并任命他 256 和鄂尔泰“总理事务,予世职一等阿 达哈哈番,合为三等子”,并允准张廷玉的长子张若霭袭此 爵位。(同上书)随后,弘历命其担任《世宗宪皇帝实录) 的总编纂、任龄 和礼传说)的总裁官。
乾隆元年(1736年)正月,张廷玉又接受了新的任命, 746 做了弘历的几位皇子的师傅。是年九月,乾隆下令重开自康 熙十七年以来一直未举行的博学鸿词科考试,他和鄂尔泰等 被委任为阅卷大臣。
乾隆二年(1737年)十一月,大丧期满,弘历下令撤 销总理事务处,张廷玉等人的总理事务大臣职务也被免除。 与此同时,弘历又下令恢复军机处,他被重新任命为军机大 臣。为了表彰他和鄂尔泰的勋劳,弘历又下诏:“加拜他喇 布勒哈番,特命与鄂尔泰同进三等伯,赐号勤宣,仍以若篱 袭。”乾隆四年,张廷玉又获乾隆殊恩,加太子太保。不久, 91
乾隆又下诏曰:“本朝文武无爵至侯伯者,廷玉为例外,命 自兼,不必令若霭袭。”乾隆还下了一道极富人情味的诏令: “廷玉年已过七十,不必向入早朝,炎暑风雪无强入。”可 见,皇帝对他充满了敬意和关爱的。乾隆十一年(1746 年),其爱子若霭去世后,乾隆更是表现出了对他的特殊关 照:“上以廷玉入内廷须扶掖,命次子庶吉士若澄值南书 房。”(同上书)
从表面上看,乾隆与张廷玉之间,是何等的君臣相得, 936 何等的相互信任啊!然而,表面的东西是靠不住的,有时候 不过是障人眼目而已,就在乾隆对其优礼有加的同时,皇帝 与权臣之间的矛盾,也一天天加深了。
乾隆即位之初,张廷玉、鄂尔泰两位重臣已在朝中经营 多年,作为雍正皇帝的左右手,张、鄂二人一方面弹精竭虑 施展各自的旷世才华,在军事、政治、经济、社会诸多方面 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另一方面,这两位手握重权的大臣也逐 渐在朝中形成了两大派系,或曰两大政治势力集团,任谁都 不敢小觑。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 社会,张英、张廷玉父子先后入阁拜相,特别是张廷玉备受 雍正信赖,做了多年的汉人领袖,尽管其本人并未刻意拉拢 扶植,但其族人及世代姻亲利用这棵大树,出仕做官的人数 越来越多,在朝堂不知不觉占了较大的比重。而且,由于他 官声较好,威望很高,在朝廷六部和各地汉人督抚中拥有很大 的影响力,一些高官甚至认为,他就是大清朝的泰山北斗, 874 “有张阁老在,天下就将太平无事常言说:“正面说话反面 听。”于是,对乾隆而言,他无形之中就成了T潜在的威胁。
封建社会非常讲究权力制衡,满人入关后,在这方面的 敏感性比汉人统治有过之而无不及。身为中国历史上的有为
君主,乾隆对于朝中日渐坐大两大政治势力,心知肚明,一 直在寻思着应对之策。
乾隆六年(1741年),高宗一手提拔起来的左都御史刘 统勋连上两疏,弹劾张廷玉和尚书公讷亲。弹劾张的上疏指 出:“大学士张廷玉历事三朝,遭逢继盛,然晚节当慎,责 备恒多。窃闻舆论,动云’张、姚二姓占半部缙绅',张氏 登仕者,有张廷璐等十九人,姚氏与张氏世婚,仕宦者姚孔 銀等十人。二姓本桐城巨族,其得官或自科目荐举,或起袭 荫议叙,日增月益。今未能遽议裁汰,唯稍抑其迁除之路, 使之戒满引嫌,即所以保全而造就之也。请自今三年内,非 特旨擢用,概停升转了 (績史稿•列传第八十九>)
不待说,刘统勋的上疏正合宸衷,于是乾隆和张廷玉打 起了太极拳,专门下了一道谕旨曰:“朕思张廷玉、讷亲若 果擅作威福,刘统勋必不敢为此奏。今既有此奏,则二臣并 无声势能钳制僚案可知,此国家之祥也。大臣任大责重,原 不能免人指摘。闻过则喜,古人所尚。若有几微芥蒂于胸臆 间,则非大臣之度矣。大学士张廷玉亲族甚众,因而登仕籍 者亦多。今一经察议,人知谨飭,转于廷玉有益(同上 书)在命刘将谕旨宣示廷臣以后,乾隆下令,采纳刘的建 议,对张的族人、姻亲在朝中做官者,三年之内不予升转。
乾隆十年(1745年),鄂尔泰去世。为了防止张廷玉的 势力借机膨胀,乾隆将原来位在其后的满人讷亲擢升为领班 大学士。
乾隆十二年,乾隆借接见各部院京察一等官员之机,将 六名一等官员人选改为二等,六人之中有三人是张廷玉保荐 的。据此,乾隆索性以有徇私妄举之嫌为名,给了张降二级 的处分。“醉翁之意不在酒”,乾隆的这些做法,无非是有
意敲打、压抑张派势力。张廷玉心里十分清楚,自己到了必 须走人的时候了。
五
一向为人谨慎又在宦海之中生活了几近五十年的张廷 玉,对于乾隆皇帝的用心最敏感,因而对于“雷霆雨露,皆 是君恩”的体会也最深切,韬光养晦的功夫也最到家。
早在乾隆借刘统勋之手公开抑制其派系势力时起,张廷 玉说话行事便愈加谨慎,为人也更加谦和。据说,晚年的他 在聆听下属报告时经常不置可否,俨然一个好好先生,以至 于闹出了一个笑话:一天,内阁的一名胥吏前来请假,说其 家父去世,需回家料理丧事。他听后不假思索,仍然习惯性 地随口说“好、好”,让请假的下属哭笑不得。
乾隆十三年,张廷玉以老迈多病为由,请求致仕。没想 到,乾隆皇帝却不准:
上谕日:“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配享太 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廷玉言:“宋、明配享 诸臣亦有乞休得请者。且七十悬车,古今通义。”上曰: 905 “不然。《易》称见机而作,非所论于国家关休戚、视 君臣为一体者。使七十必令悬车,何以尚有八十杖朝之 典?武侯鞠躬尽瘁,又何为耶?”廷玉又言:“亮受任 军旅,臣幸得优游太平,未可同日而语。”上曰:“是又 不然。皋、夔、龙、比易地皆然。即以身任天下之重, 601 则不以艰巨自诿,亦岂得以承平自逸?朕为卿思之,不 独受皇祖、皇考优渥之恩,不可言去;即以朕十余年眷 亦不当言去。朕且不忍令卿去。卿顾能辞朕去耶? 927
朕谓致仕之义,必古人遭逢不偶,不得已之苦衷°为人 臣者,设预存此心,必将漠视一切,泛泛如秦、越,年 至则奉身以退,谁复出力为国家治事?是不可以不辨 因命举所谕宣告朝列,并允廷玉解兼吏部。廷玉自是不 政言去。(《清史稿•列传第七十五〉)
虽然嘴上不敢再讲退休之事,但年龄不饶人,张廷玉的 身体每况愈下,实在是不能正常上朝视事了。乾隆十四年 (1749年)正月,乾隆命其仿宋朝大臣文彦博的做法,“十 日一至都堂议事,四五日一入内廷备顾问。”即使如此,其 身体还是支持不住。到了这年冬天,他实在没办法,只得请 求“休沐养疳”。乾隆下令解除他所兼任的监修、总裁诸职 务,并且让军机大臣前往问候。他抓住机会,巧妙地提出请 求:“受上恩不敢言去,私意愿得暂归。后年,上南巡,当 于江宁候驾疽由于其言语得体,乾隆这次没有拒绝,同意 了他的请求,并且“亲制诗三章以赐”。看来,面对行将入 土的古稀老人的退休之请,乾隆动了慈悲之心。谁承想,因 其此后的一个小过错,弓I发了乾隆的无名肝火,以至他为此 而蒙羞含垢,在战战兢兢中结束了自己的余生。
六
乾隆皇帝金口应允致仕还乡并亲制诗作相赐,令张廷玉 感激涕零。在入宫叩谢皇恩时,他得寸进尺,提出了一个一 直悬在心里的请求:“蒙世宗遗命配享太庙,上年奉恩谕, 1002 从祀元臣不宜归田终老,恐身后不获更大恩典。免冠叩首, 571 乞上一言为券。”他的这一要求大出乾隆的意料。乾隆虽然 不髙兴,但还是勉强为其“颁手诏,申世宗成命,并制诗示
意,以明刘基乞休后仍配享为例”。(同上书)
第二天,一向谨慎的张廷玉不知为何没有亲自入宫谢 恩,只是让其子张若澄代为叩谢。这一下让乾隆抓住了把 柄,立即以其未来谢恩为由,命内阁降旨诘责,军机大臣汪 由敦请求皇上开恩,圣旨没有发出。过了一天,他才入宫谢 恩。乾隆益发恼怒:“责由敦漏言,降旨切责。” “廷臣请 夺廷玉官爵,罢配享。上命削伯爵,以大学士致仕,仍许配 享。”(同上书)
转眼到了乾隆十五年二月,皇长子安定亲王永璜去世。 这时张廷玉思乡心切,参加完永璜的初祭后便奏请返乡。此 举令乾隆怒不可遏,“命以太庙配享诸臣名示廷玉,命自审 应否配享。”见状,他惶惧万端,只得上疏“请罢配享治 罪”。于是乾隆命大学士九卿议论如何处理,结果是“罢张 廷玉配享,仍免治罪”。(同上书)
是年七月,张廷玉的儿女姻亲四川学政朱荃因匿丧赶考 等情坐罪,乾隆联想到张廷玉是朱荃的举荐人,于是马上以 此为由降旨切责之,命其“尽交历年颁赐诸物气 在乾隆一 次次的惩处打击下,张廷玉的威望急剧下降,再也没有从前 一呼百应的影响力了。
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张廷玉在郁郁寡欢中死在 了家乡桐城,享年84岁。“七十三,八十四,”孔子、孟子 的享年被认为是一个吉祥的数字。能和亚圣孟子一样活到 84岁,他似乎可以含笑九泉了。
张廷玉死后,乾隆又想起了他的诸多好处。于是,“命 仍遵世宗遗诏,配享太庙,赐祭葬,谥文和了就这样,晚 景坎坷的他死后如愿以偿,以汉大臣而配享清太庙。史称: 1041 “终清世,汉大臣配享太庙,惟廷玉一人而已。”(同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