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文丽形象美学打造系统 网盘分享
“理论精神”是 29 “精神本身”发展的 8 第一个阶段。尽管“理 论精神”还只是 15 精神发展的 31 初级阶段,但是 25 ,理论精神已经不再 像意识那样,只是 11 停留在认识对象自身或者只停留在表面现象。
岳文丽形象美学打造系统 网盘分享
“理论精神”是 27 理智的 23 认识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 中,“理智”不仅仅能深入认识对象,而且能够从认识对象返回 “理智”自身,从单纯的 21 认识对象抽象出“理性内容”, 5 并最终 使“理性内容”成为普遍运用的 28 东西。在黑格尔看来,“理论精神”包括“直观”、“表象”和“思维”三个逐步发展的 26 过程。
(1)直观
黑格尔认为,直观是 30 对直接客体的 22 直接认识或者感性认识 “直观”的 7 认识活动从接受简单客体的 2 简单直观形式开始。但是 19 直观并不单纯停留在表性认识,它并不是简单的 1 “感性认识”。 黑格尔认为,“直观”的认识过程已经渗透着相当多的理性成 分,是一个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的认识过程。这里所讲的 “直观”并不是对客体的简单直接的把握,而是以“主体”为对 象的具有理性内容的直观把握。“直观”对个别的认识对象是一 种整体意义上的把握,它不仅关心认识对象的表象,还会深入到认识对象的内部对认识对象的各种具体的规定性进行把握。但即使是这样,“直观”也仅仅是认识的开始,如果要对认识对象进 行更加全面、更加丰富、更加理性的把握,则要通过“表象”活
动达到“思维”。
(2)表象
“表象”是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之上的。黑格尔认为, “表象”是被“回忆”的直观。在“表象”阶段,精神把直观中 的直接的东西转变为“主体”内部的东西。从个别的存在到普遍 性的概念的过程必须经过表象这一中介环节。黑格尔认为,“表 象”由回想、想象力和记忆三个具体环节组成。“回想”是表象
的第一个环节,“回想”是对在直观过程中接纳到主体之中的直
接的东西进行重现;“想象力”是对“回想”的结果进行图像联 结,把具体的“图像”创造为特定的符号加以标志就是想象力的 活动过程;“记忆”是“回想”和“想象力”过程的综合,例 如,精神借助于特定的符号“回想”起相应的表象的过程就是 “记忆”。“回想”、“想象力”和“记忆”三个过程有机的组成
了 4 “表象”这一精神活动过程。
(3)思维
“思维”是理论精神发展的最高阶段,它不仅摆脱了 34 简单的 图像认识活动,还是从抽象的形式思维过程到具体的思维过程的 发展,并最终实现真理性认识的过程。黑格尔认为,“思维”的 发展过程包括知性、判断力和理性三个环节。“知性”是把“被 回想的表象”改造成为类、种以及规律等概念范畴的过程,在 “知性”过程中,个别和普遍、内容和形式等范畴都是分开来讲 的;“判断力”比“知性”进步的方面表现在它是把对象看作是 互相联系的,是把客观当成一个整体来看的, “判断力”最终都 能把个别性和特殊性归结到普遍性,具有“理性认识”的某些特 征,但是判断力还是片面的,它仍然不能把对象的实质内容揭示 出来;“理性”是“思维”的最高的环节,它已经不再是停留在 对象的表面来认识对象,而是通过对象的表象深入到事物的内部 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并最终解释对象的内在本质。“思维”发展 到“理性”的环节,就真正地完成了 24 理论精神的任务,真正地实
现了 20 思维和存在的统一。
2、实践精神
“理论的精神”虽然在“思维”阶段已经实现了 14 思维和存在 的统一,但是从根本上来讲,“思维”阶段的思维和存在的统一
还不是完全的。黑格尔于是在此基础上论述了 13 “实践的精神”。
黑格尔所论述的“实践的精神”实际上是意志的活动,如果说 “理论的精神”是“理智的活动”, 18 那么“实践的精神”就是 “意志”的活动。黑格尔认为,“实践的精神”或者“意志”是
高于“理论的精神”的精神活动,是从主观存在转变为客观存在
的活动。“实践的精神”的更高 一 层次的特征还体现在它是自己 决定内容,而不像“理论精神”那样仅仅是认识内容而已。从这
个角度来讲,作为“意志活动”的“实践的精神”是更自由的活动。实践精神包括实践感觉、冲动和幸福三个环节。
“实践感觉”是指“适意”与“不适意”、“高兴”与“忧 愁”之类的情感活动。它具有形式的主动性,其内容有“被给予 的”现成的性质。它不以普遍性和必然性为根据,具有相对的主 观性和偶然性。所以它在本性上被规定为“个体性”。黑格尔认 为,“实践感觉”并不是与普遍性、必然性绝对对立的,实际 上,“实践感觉”也包含着某种普遍性以及必然性,正因为如 此,黑格尔极力主张,“情”和“理”实际上是统一在一起的, 他 6 反对把“情”和“理”完全割裂开来。他 3 认为,没有能完全
离开“情”的“理”, 33 也没有能完全离开“理”的“情”。
“冲动”是指精神主体主动地使对象与自己一致的活动,意 志可以对各种冲动进行“随意选择”。例如,黑格尔说: “意志 本质上是自我 16 规定,它在存在规定与它的要求的一致性中——作 为直接的和单纯地被发现的一致性中——发现了 10 一种否定以及对 它自身不适合的东西。如果意志满足了它自己,如果普遍性与特 殊规定的潜在统一性被实现,它的内在的要求和外在东西的一致 性应该是它的行动和直观。作为它的内容形式的意志,开始还是 自然的意志,直接与它的特殊的规定是同一的——自然冲动和倾 向。”在此基础上,黑格尔还论述了“热情”, 32 黑格尔认为,主 体自身集中某一特殊的对象所引起的冲动称为“热情”。热情与
冲动一样,都是“一切行动的真正的活力”。
“幸福”是“普遍性”的满足。黑格尔认为,“冲动”总是 个别的,特殊的,主体自身会有无穷无尽的冲动, 一个冲动得到 满足,另一个冲动又会来临,主体总会面临新的冲动,所以,主 体总是不可能在某一个冲动中得到满足。主体要想真正地获得满
足,获得“幸福”, 12 就得追求一种普遍的满足感。这正是黑格尔
所说的,“各种特殊满足的真理是普遍的东西,而能思的意志作 为幸福则以普遍的东西为目的”。但这仍没有完全摆脱特殊的 “冲动”, 17 因而还不是真正的普遍的东西,真正普遍的东西,只
能是精神自己成为自己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