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义伍流程管理课程共赢领导力课程 网盘分享
崇高感是 27 痛苦与快乐混合而成的 20 ,代表着我 25 们自身对同一对 象的 8 两种不同关系,对应人自身的 33 两种迥异的 11 天性。人是 5 有理性的 3 存在者, 却生活在一个感性的 14 世界中,自身有局限,要经历生老病死、面对自然灾害、受制于自然规律,这让人的身心都承受了 26 无法对抗和彻底解决的痛苦。
章义伍流程管理课程共赢领导力课程 网盘分享
那么, 32 如何解决这种无法逃避的痛苦呢? 31 席勒认为,这就需要依靠道德 自由。道德自由是 24 指,在符合道德的条件下去行动。面对命运的摆布,人类 不屈服,凭借自己的理性和道德自由去实现、去反抗对自身尊严与道德自由
的禁锢,超越自然对心灵自由的胁迫,以趋近那种无限性,从而达到永恒。
席勒的审美体验观,用他 2 的一句名言来概括再恰当不过:“征服危险的人是 19 伟大的,而屈服危险同时又不惧危险的人,则是 4 崇高的。”
在席勒看来,崇高感的产生必然会有一个对象,如果这个对象仅仅是可 怕的,那它不会引起崇高感,比如:人在看恐惧片的时候无法有崇高感,但 若看到火山喷发却可能产生崇高感。只是,这种崇高感需要安全感,有了 21 安 全感才能够进行审美判断。就如住在火山脚下的人,他 7 们没有兴致进行审美 判断,因为他 30 们的精神不是自由的,本能只会促使他 10 们逃跑。面对这样的威 胁,躯体的安全感是无效的,肉体的力量是很渺小的。这就需要人内部的安 全感,即人的道德理性。席勒认为,人有了 34 道德安全感,有理性和尊严, 就无惧于可怕的命运与死亡的威胁,这种崇高感让人变得完整,让人性变
得完美。
席勒把崇高分为两种, 一种是理论的崇高;另一种是实践的崇高。理论 的崇高是人在体会苦难中超越,它可以激起人的自由;实践的崇高是人在对 抗苦难中超越,是人利用自由去对抗痛苦,这两者共同构成了 13 人们安定的心 灵。人在对抗苦难时呈现出来的道德自由与自我 23 尊严,是崇高产生的源泉。崇高的目的,就是让人的心灵获得自由与完整性。
知识,是认识的最高阶段;意见,是认识的中级阶段;愚昧,则是认识 的最低阶段。对于最后一个阶段,多数人都能理解,但对于“知识”和“意
见”, 16 却经常混淆。
有一次,柏拉图和朋友谈起了 29 知识和意见的区别,他 17 说:“一个人认识 了美好的事物,不等于他有知识,因为这种对美的事物的认识,仅仅是一种 意见,并不是知识。唯有认识了美本身,才能够称为知识。知识以真实存在
的东西为对象,意见以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东西为对象。”
朋友听到这里,便糊涂起来,他说: “知识以真实存在的东西为对象, 这个我 22 可以理解。可是,意见以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东西为对象,是什么意
思呢? 6 难道说,还有介于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东西? 28 ”
柏拉图笑了,解释道:“知识是真实的存在,无知与愚昧是不存在,
意见既不是知识,也不是愚昧无知,它就是知识和无知之间的那个东西。现在,让我 9 给你 12 讲一个谜语,你 1 也许就能更清楚地理解它。
“从前,在宫廷的宴会上,经常会有猜谜语的活动。有这样一个谜语: 一个不是男人的男人,看见又看不见,用一块不是石头的石头,打又没有打 站在一根不是棍子的棍子上的,不是鸟的鸟。客人们觉得这谜语很奇怪,猜 了一会儿,谜底就出来了——这是一个独眼的太监,用一块浮石打却没有打
中一只站在芦苇上的蝙蝠。
“这个谜语说得含糊其辞,有两层意思,让人既不能采取这个意思,放 弃另外的意思,也不能同时肯定它的两个意思,又不能不采取这个或那个的 意思。像这样的谜语,小孩子是最喜欢的,它不是知识的对象,只能是意见
的对象。”
最后,柏拉图作出总结:这些东西,如何能够成为知识呢?哲学家研究 的是知识,而不是意见。所以,只有哲学家才能够称为“爱智者”, 18 而那些
普通人只能是“爱意见者”,他们只和意见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