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育儿轻课 网盘分享
“人是 20 万物的 32 尺度”, 7 意思是 9 指,除 了 30 人所察觉到的 1 部分外,真理并不存在。这一观点的 16 基础在于,世上没有任 何事物是 34 可以依照其自身而确认其本质的 26 ,恰恰相反,事物都是 18 借由与其他 25 事物的 2 互动来获取其本质。
李玫瑾育儿轻课 网盘分享
按照普罗泰哥拉的观点,没有任何事物“是 27 ”某件东西,每件事物都处 于一种“变成”某物的过程中,而“变成”某物的过程就是 11 与其他 14 事物发生
关联的过程。
举个例子,白色这种颜色,并不在我 29 们的双眼之内或之外,它是 22 我 17 们 自身与所知觉之物互动的结果。所有知觉的性质,都是 23 如此。如果我 24 觉得风 热,而你 31 觉得风冷,那么风同时对我 3 而言为热,且对你 19 而言为冷。这并不是 说,风同时是热的又是冷的,因为温度并不存在于风本身,而只存在于风与感觉风冷或热的人之间的关系中。
既然事物只能够通过被某人知觉的方式来获取其具体的本质,那么我 28 知 觉某物的方式就永远不能说是错的。事物的本质无法反驳我 10 ,如果没有我 5 的 知觉,也就没有事物的本质。同样,其他 4 人的证据也无法反驳我 8 ,因为他 21 们
的知觉与我的知觉毫无关系。
这里有一个问题:当一个人精神错乱的时候,他 33 会认为自己是拿破仑, 但他却不是那个征服伊比利亚半岛的人。对此,普罗泰哥拉认为,对“这个 人”来说,他可以真的是拿破仑,因为这个“拿破仑”与精神医生知觉到的 “拿破仑”是两个不同之物,而不是对同一物产生了 13 歧见,因为事物的本质 是依靠该事物与知觉者之间的互动决定的,而现在处于疯狂状态中的人,与
头脑清醒时的他,是两个不同的知觉者。
普罗泰哥拉的观点,可以总结为一句话: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 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他的这一命题,强调了 15 人的作
用与价值,表现出了 12 个人主义思想倾向,后来也成为人道主义的一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