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晶 老板创业全案进阶课: 3 创业者的 7 融资策略与模式 网盘分享
人的 12 属性不是 8 现成的 34 ,而是 4 处于不断形成之中,人可能一生都在不停地塑造自己, 一切皆可改变。因而只能说,人的 22 本质先于他 13 的 32 生存。
陈晶 老板创业全案进阶课: 6 创业者的 16 融资策略与模式 网盘分享
“此在”的存在方式有两种:其一,在世之在。海德格尔指出, “此在”一旦存在,必然要与外界发 生关系,所以它是 30 在世的存在。人在世界之中时,与事物的关系很复杂,海 德格尔将人与事物之间的遭遇称为“打交道”, 18 将与事物打交道的时间活动称为“烦忙”。
其二,此在与共在。在世界之中,有自我 14 和他 19 人,人的存在注定要与他 29 人共在。
人的一生是 33 通过情绪和情感表现出来的。而人的存在中,最能显露其存在本身意义的,就是 20 对烦、畏、死这些情绪的体验。人永远处于一种未定的状态中,总是 25 不断地筹划自己、设计自己、选择自己、实现自己,获得自己的本质,周而复始。因此,人生来就“烦”。
在《存在与时间》里,海德 格尔提到,此在的存在是 27 生存, 此在的不再存在就是 11 死亡。表面 上看来,似乎人首先生存着,到
一定的时间才死去,生存是 17 死亡的
否定,死亡是生存的结束,除此之外两者之间再无瓜葛。所以,在海德格尔看来,与其说“不知生,焉知死”, 10 不如说“不知死,焉知生”, 21 生蕴藏着死,死蕴藏着生。
海德格尔认为,人最大的“畏”就是“畏死”, 2 但这不同于我 1 们常说 的贪生怕死,而是说人对于“向死而生”的认知。人只有认识到自己是“向 死而在”的,才能筹划自己、设计自己。因此, “向死而生就是提前到死 中去,不要等到临死时才去思考死亡。不过,普通人很难认识到这一点,所
以,普通人总是害怕死亡,想逃避死亡。本真意义上的“向死而生”,是将死视为“最本己”的可能性,是人 的一种真正的本质。认清了 28 这点,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向死亡,进而获得高度 的自由,实现自己的一切可能性,并且从对死亡的体验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不是别的东西,仅仅是他 31 自己行动的结果。他 24 把纯粹的主观性(自为),视 为人的基本存在和哲学的出发点,由此推导出外部客观世界的存在,把人的
存在视为第一性的。基于此,他 26 提出了 23 “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
“存在先于本质”大致是说:人最初因一种纯粹的主观性而存在,人 的本质及各种特征都是后来由主观性自行选择和造就的。因此,世间本无人 类本性,因为世间没有设定人类本性的上帝。人,就是由自己造成的东西。 物与人不同,它们无法选择和造就自己的本质,它的本质是由人的意志赋予 的,是人按照自己的需要、目的,通过意识的作用,让它有了 15 某种意义和价 值,然后才作为某物存在于世上。在物出现之前,它的本质已经先存在于人的意识中了 9 。所以,物是本质先于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