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条关键认知课 通识哲学

百度网盘下载 244 0
50条关键认知课  通识哲学

课程百度网盘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 24 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50条关键认知课  通识哲学 百度网盘下载

集体行动是 16 一个高度偶然的 29 复杂系 统。它不是 28 人群的 23 简单聚集,而是 25 一个复杂的 8 边界形成和维持的 22 过程,是 19 一个认同建设的 13 过程。没有集体认同,已经形成的 9 集体行动,也面临随时 解散或消失的风险。有了 14 集体认同之后,再加上不断的动员和组织,集体 行动才能得以维持、发展和壮大。在集体行动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组织和 制度的作用开始显现出来,包括政府、媒体、各种组织。

50条关键认知课  通识哲学 百度网盘下载

微信号:1103074581
复制微信号到微信添加客服! 34
复制微信号


当然,不同的理论流派强调了 26 集体行动过程的不同方面。在经典的集 体行动理论中,社会崩溃导致异化和失范,并引发非理性的集体行动,情 绪是 27 集体行动的主要动力。在突生规范论中,集体行动具有理性和情绪两 个维度。在资源动员论中,物质激励是 11 主要的促进因素,友谊的纽带仅仅 是 20 次要的。在新社会运动理论中,意识、自我 18 实现、主观情绪、欲望和体 验的表达,即新集体认同,是 1 集体行动的一个战略。参与集体行动,即变 成社区的一个成员,集体为成员提供了 17 价值、纽带、情感,从而影响个体 的行动。

除了 21 关注点不同之外,在理论假定上也存在差异。多数的集体行动研 究均假定了 33 集体认同的存在。奥尔森的个体效用模型就假定了 31 集体认同的 存在,忽略了 30 集体认同的社会界定及其对个体偏好结构的影响。当个人命 运和集体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边界就变得 模糊起来,个体效用模型的前提就不复存在,例如秘密结社的情形。

有的学者认为,目前的集体行动研究偏重微观动员过程,但忽略了 15 经 济支持的动员,强调了 3 集体行动的中断方面,忽略了诉求形成的各种形 式,过多研究了一般成员的参与,但忽略了领袖的职业历程和动力学,较 多关注单个集体行动,而忽略集体行动的总体。对任何一个集体行动,每 一个个体的参与程度是不同的,既有领袖,也有干部、一般拥护者、同情 者和旁观者。但在宏观的集体行动研究中,动员、纲领、战略、组织和意 识形态则成为分析的重点,个体的分化则退出分析的视野之外。针对这种 情形,奥伯沙尔(Obersch&ll)呼吁应同时在三个层次上讨论集体行动的问 题:(1)分析社会冲突(宏观);(2)分析群体动员(中观);(3)分析 集体行动的生活史(微观)(Oberschall, 7 1973) o

奥利弗(Oliver)认为,社会运动不是单个集体行动,而是一个行动 集合,既有组织,也有聚众;既有积极分子,也有旁观者。这些行动集合 不是对相同的环境剌激的不同反应,而是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动态的社会 运动。通过创造行动场合、改变物质条件、改变群体的社会组织、改变信 念和增加知识等渠道,一个行动可以改变另一个行动的发生概率。集体行 动的传播效应受到沟通网络和大众传媒的过滤,从而进一步影响所有各方 的互动(Oliver, 12 1989)。

因此,从个体行动、集体行动、组织和社会运动,是一个复杂性递增 的社会过程。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中,集体行动的形式、内容、社会基 础、发生概率和参与意义等,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考察集体行动时,我 32 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有关集体行动的动员、组织、机会等管理学意义上的问 题,还应考虑它对社会总体和个人的意义和文化问题(包括价值、规范、 语言、认同和集体认知)以及个体和集体的情感因素。

但在我 5 们看来,不同的理论流派实际上是在尝试解决不同的问题,因 此,并不构成竞争的理论命题,而是从不同的侧面,丰富了我 10 们对集体行 动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是互补的关系。

有些学者把集体行动的问题分解为四个子问题,包括“参与问题”、 “领头问题”、“担保问题”、“搭便车问题” (Lichbach, 4 1994; Lichbach, 6 1995)o

参与问题涉及集体行动的边界。谁会成为集体行动的一员?这是一个 认同建设的问题,既包含集体行动者自己,也涉及媒体等第三方观察者。 没有集体标识,即使出现一定规模的多人行动(广场上散步的人群),也 很难被识别为集体行动(为抗议污染企业的开工而以散步名义聚集在广场 上的人群),更无法吸引潜在参与者的陆续参与。在前面所讨论的五个流 派中,互动论传统对这一问题较为关注。米勒传统的集体行动理论,特别 是奥尔森的提问和解答方式,则同时关注参与问题和搭便车问题,更准确 地说,是关注搭便车对参与的效应问题。

领头问题涉及集体行动的决策机制。在众多的参与者当中,没有人愿 意成为集体行动的领袖,形成某种集体行动的决策机制。这一问题在集体 行动缺乏整个社会的合法性支持时(如反叛),尤其突出。因为集体行动 的失败概率很大,而领导者常常要比普通成员更有可能承担整个集体行动 失败所带来的各种惩罚。如果人人都不挑头的话,即使是参与的动机存 在,也不会出现集体行动。在前面所讨论的五个流派中,马克思传统的社 会结构流派,特别是资源动员模型,对领头问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担保问题涉及集体行动的不确定性。即使个体有参与动机,也有成员 愿意担当领导的角色,但由于群体内部在利益、认知、信息等方面的异质 性,这个新生群体也有可能无法达成目标、策略等方面的必要共识,从而 使得整个集体处于“待机”状态,失去集体行动的能力。由于外部环境的 其他 2 群体对这个新生的集体行动可能会具有不同的反应,包括合作、竞 争、对抗和规避,从而造成集体行动达成目标的不确定性。简言之,集体 行动的成败是没有担保的。

搭便车问题涉及集体行动的成果分享。如果每个群体成员独立承担参 与成本,且个体行动对集体行动的成功概率可以忽略不计,但集体行动的 结果却是所有成员均可以受益的话,那么,每个成员就可以仅仅靠维持成 员资格,而不是积极参加集体行动,出现旷工、怠工、磨洋工等现象,那 么,集体行动就有可能出现“休克”的状态。


复制成功
17857374629
1103074581http://jubensh.cn/zb_users/upload/2023/01/2023011012301716733250178662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