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哥2023超级付费全案落地实操课内训版
数据哥2023超级付费全案落地实操课内训版 下载
有“个性”的文学史,从文学史写作来说,并不能构成一种文 学史叙述,它最多只是表达了一种愿望。在国家意志“一体化"的文学环境 中,这个愿望表达了当年人们比较广泛的价值共识—— 文学必须获得“创作自 由气 如果说写出有“个性”的文学史符合当年人们的价值共识,而因此获得 了观念上的合法性,那么,个人标准和文学标准事实等同,则值得我们更细致 地讨论。
数据哥2023超级付费全案落地实操课内训版 下载

复制微信号到微信添加客服!
复制微信号
因为•“个性意识”是一种典型的精神价值范畴,并不是一种形式论 意义上的“纯文学”概念。从其理论来源和其具体内涵来说,前者和后者之间 无疑有着相当大的距离。但是,在当年人们的文学史研究和写作过程中,
在线性进步时间观念基础上的思考方式,无疑难以说明“个人主 义”概念在当年内涵混杂的情况,也无力说明“个人”话语为什么会在当时的 空间中被提出,并成为具有巨大整合能力的概念。事实上,在文学领域,“个 人写作”或“表达个性”等概念的提出与作家争取创作自由紧密联系在一起。 而争取创作自由的愿望无疑来自于对“一体化”的文学环境的反省。在长期的 国家意志“一体化”的文学环境中,为文学获得更宽广的表达空间是人们最基 本的期望。文革后.虽然不再明确提出“文艺为政治服务气 但是文艺如何辅 助国家意识形态的落实.依然是国家意识形态对文艺的基本要求。80年代初 曾经发生过一场关于“深入生活”问题的争论,当年提出“对'深入生活'这 个口号的再认识”的作者.其实并不是企图否定作家创作与生活积累之间的关 系,而是期望在国家意识形态关于生活的“质的规定性”之外,给“生活”提 供一个更为丰富的体验空间,避免“作家的创作个性、作家感兴趣的生活领域 被摒弃⑶而相对于追求文学“一体化”的意识形态来说,个性或个人创作 自由无疑是最值得警惕的边缘意识形态。因此,正是在这种努力走出“一体 化"的文学氛围中,当年的人们提出的各种关于“人”的理论,更多时候指的 是“个人”,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气刘再复影响极为广泛的“主体论”准 确地说是“个人主体”。“我们看到一些诗人和作家……他们是一些具有历史使 命感的新人。他们通过对自我的肯定,不仅赢得个人心灵的安宁和尊严,贏得 自我的实现,而且赢得人的本质实现。
和“个人” 一样,“纯文学”概念的发生及其内涵的获得,也是存在于与 左翼文学话语的结构性对照中。蔡翔在谈论“纯文学”问题时指出,“概念的 意义常常产生在事物的对立之中.正是由于所谓旧的文学的存在,'纯文学' 才有可能在文学史上获得它的合法性地位……而李陀所谓,旧的文学'实际上 指的是那种把传统的现实主义编码方式神圣化的僵硬的文学观念。”②在这种 论述结构关系中,“纯文学”无疑成为当年另一个重要的边缘接合点。当年所 谓“横跨四百年”的种种中西文学论述,作为革命文学话语无法容纳的“剩余 物”,“接合”在“纯文学”范畴中。它的巨大说服力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反抗功 能,正是存在于这种多元混杂的边缘“接合”中,“借助于'纯文学'概念的 这一叙事范畴.在当时成功地讲述了一个有关现代性的’故事',一些重要的 思想概念,比如自我、个人、人性、性、无意识、自由、普遍性、爱.等等”。 在这个观念关系中,追求文学形式独立的“纯文学”和张扬人的“个性”、“主 体性”这些本来存在着巨大差异的文学论述,作为对照于共同的他者——左翼 革命文学话语的边缘接合点而相互贯通,“文学的人性不仅仅在于它的主体性. 而且更具体地在于它的本体性质——即文学主体在文学语言和形式结构上的创 造力。人是一个自我生成的自足体,文学也是一个自我生成的自足体,两者通 过文学语感和作品系统的程序编配而联接到一起,体现出文学的人学性质。” 结构性思考的很重要价值在于.它让我们意识到,概念意义和内涵不能从它们 在时间上如何起源、发展和演变这样的思路上去理解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