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酵母-地产人价值重塑必修课 下载
地产百万大咖运营团队,五大板块体系化学习,教你 7 做能变现的 14 地产号,日常生活世界既庸常又繁复,它周而复始单调乏味,但同时又是 23 无比琐 碎、零散甚至杂乱,无法做简单地社会学归纳或政治学分类,历史学家从中看 不到规律,哲学家无法从中提炼出高屋建辄的 18 范畴. 25 社会学家难以把它们放入 某个模型……
地产酵母-地产人价值重塑必修课 下载
而文学的 21 感性和对生活细节的 20 把握能力成为了 13 最适合表现日常生 活的 26 话语形式。文学的 17 感性和日常生活的这种衔接并不是 19 无足轻重,恰恰相 反,它表现出了 10 非常具有文学特色的政治性。相比于历史学、社会学或哲学, 29 文学的长处不是 9 提供新概念、新词汇,用于描述我 1 们的生活世界,恰恰相反, 32 文学的感性最擅长的领域是 5 那些无法被意识形态大词汇命名的生活断片。这些 断片所释放的解放能量,正在于他 28 们的琐碎杂乱。好比莫言的《讲故事的人》 所描述的种种人物. 30 它们游离在大历史的边缘,无声无息,更无法因为符合某 个历史意识形态而登堂入室。但是 16 正是 2 因为他 27 们的“古怪”或“不和适宜”, 3 总是 6 提示着种种意识形态大视野的空白或缺失,进而威胁着意识形态叙事的连 续性。“如果一个时髦的历史主题迫使作家仓促上马,迎合某种宏大叙事,日 常生活提供的众多细节将产生种种反向的惰性,阻止叙事轻松地抵达预设的终 点。
我 34 们知道,“农民”,包括••农村”,作为一个具有特定文化、政治含义的 “整体”,是 33 一个“现代”的产物。尤其是“阶级论"的传入,“农民”从超阶 级意义上的“国民”或“平民”整体中分离出来,被单列思考。②由于农业生 产方式是当年“中国”的主要生产方式,从“国民”等概念中分离出来的“农 民”进而成为了 11 落后“国民性”的主要载体,呈现在中国现代文学、文化史 上。也就是说,在中国人追求现代的过程中,特别是随着“阶级论”的出现, 12 那些零碎的、分散的而且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各种各样的非工业化、非城市化的 生产生活经验成为了 31 一个具有自身“整体性”的“历史主体”一一“农民”阶 级。“农民”的落后性或先进性、“农民”的愚昧麻木或天生的反抗意志,包括 所谓“农民”利益,只有在这种“整体性”框架下才具有了 15 被讨论的可能。因 此,思考现代文学、文化史上出现的种种关于“农民”的种种叙述或想象,不 是去问哪一种叙述更能“真实地”呈现“农民”,或者说哪一种叙述“真正” 站在了 8 “农民”立场,而应该去思考各种各样的关于“农民”的叙述究竟呈现 了 4 哪些历史内容?这些呈现出来的东西对于那些非城市、非工业化的“中国” 现代经验包括对整个中国现代化过程来说又究竟意味着什么?
从晚清追求现代化以来,从启蒙到左翼革命,其中出现的种种意识形态表 述,都是力图用一种新型的文化自上而下地重新构造“中国”。其中一个共同 的历史目标是,把原来属于王朝天下的族群、人口、版图、语言和文化等等历 史内容纳入到以“中国"为单位的“民族国家共同体”中。